聯系我們
COUTACT US對于正在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準父母來說,胚胎質量等級表是繞不開的"成績單"。這份對照表直接關系到胚胎能否成功著床、發育成健康胎兒。但面對密密麻麻的字母和數字組合,很多夫妻都一頭霧水:到底什么樣的胚胎才算合格?5c、8B這些代碼又代表什么?想要弄清楚這些問題大家可以接著往下看。
胚胎質量等級表對照表概覽
胚胎質量等級表就像胚胎的體檢報告,通過形態學評估將胚胎分為不同等級。國際上普遍采用數字+字母的評分體系,數字代表細胞數量,字母反映細胞均勻度和碎片率。比如"8A"表示8細胞且質量優等,"5C"則代表5細胞且存在一定碎片。這套標準能幫助醫生篩選出最具發育潛力的胚胎,但具體標準各醫院可能存在細微差異。
1、等級劃分核心標準
胚胎評級主要看三個維度:細胞數量是否達標、細胞大小是否均勻、碎片占比多少。以第3天胚胎為例,理想狀態是發育到8細胞(數字8),細胞大小對稱(字母A),碎片率低于5%。若碎片超過50%(字母D),則可能被歸為不可用胚胎;
2、常見等級解讀誤區
很多患者誤認為只有A級胚胎才能移植,其實B級胚胎同樣屬于合格范圍。比如7B胚胎雖細胞數量少1個,但細胞均勻度尚可,移植成功率仍可達40%以上。反而是看似完美的8A胚胎,若發育速度過快(如提前到第2天就分裂到8細胞),可能存在染色體異常風險;
3、合格線在哪里
臨床實踐中,三級及以上胚胎(如6B、7C)通常被視為可用胚胎。碎片率在20%-50%之間的C級胚胎雖然成功率下降,但對于高齡或卵巢功能較差的患者,這類胚胎仍可能成為"救命稻草"。某三甲醫院統計顯示,35歲以下女性移植5C胚胎,臨床妊娠率仍可達到28.6%。
看懂胚胎等級表的關鍵在于理解評分規則背后的生物學意義。細胞數量反映發育速度,字母等級體現胚胎健康度。建議患者不要過度糾結單個字母差異,而是結合自身年齡、病史等因素,與醫生共同制定最佳移植策略。畢竟,胚胎質量評估只是成功的一部分,母體環境同樣重要。
鮮胚5c是幾級胚胎
在胚胎培養第3天,如果聽到醫生說"這個鮮胚評5c",先別急著焦慮。這里的"5"代表細胞數量,"c"指細胞均勻度和碎片情況。根據國際通用標準,5c胚胎屬于三級胚胎。雖然不屬于優質胚胎,但在特定情況下依然具備移植價值。比如某生殖中心數據顯示,凍融后的5c胚胎移植成功率比新鮮周期高出15%,說明處理方式也會影響最終結果。
"5"表示胚胎發育到5個細胞,相比理想狀態的8細胞稍顯滯后;"c"說明細胞大小不均且碎片率在21%-50%之間。這類胚胎可能存在分裂不同步問題,但并不意味著完全失去活力。實驗室研究發現,約35%的5c胚胎在延長培養至囊胚階段后,能自我修復發育缺陷。
對于5c鮮胚,醫生通常會給出三種選擇:立即移植、繼續培養觀察或冷凍保存。35歲以下患者若僅有5c胚胎,建議優先移植;而40歲以上患者可能需要積累更多胚胎。有個典型案例:一位38歲患者移植5c胚胎失敗后,將剩余的兩個5c胚胎培養至囊胚,最終成功獲得雙胞胎。
胚胎質量等級表對照表是幫我們盡快了解該胚胎的品質,但這并不是代表胚胎移植后的成功率高低,胚胎質量好也要患者身體素質好這樣才能著床,若是胚胎質量沒問題女性內膜不佳即便是移植最優質的胚胎也無濟于事。